▲歌剧《山海情》剧照
▲王宏伟在《山海情》中饰演得福
回声文艺工作座谈会十周年特别报道
国家大剧院根据同名热播电视剧改编的民族歌剧《山海情》自2022年首演至今,已经在北京、天津、宁夏、山东等地演出了4轮共30场。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优美动听的音乐、真实细腻的戏剧表达赢得了行业内外的广泛赞誉和高度评价。
近年来,在中国的歌剧舞台上,《山海情》《马向阳下乡记》《呦呦鹿鸣》等一批兼具艺术性与思想性的现实题材佳作不断涌现。这些作品以贴近生活的题材、真实感人的故事情节和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让观众在欣赏歌剧艺术的同时,也能深刻感受到时代脉搏的跳动和社会发展的变迁。
从荧屏到舞台的蜕变
歌剧作为舶来品,天然带有原产地的艺术基因,但中国的歌剧创作者们并没有因此受限,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积极探索和创新,将歌剧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和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走出了一条独特的中国歌剧之路。
相较人文历史题材来说,现实题材歌剧总体数量较少,原因很简单:人们很容易从史料中发现有意思的故事,即便是史料有限的情况下,创作者也可以充分发挥想象,甚至杜撰、戏说也不为过,只要表达的内容和今天的价值观相符即可。然而现实题材在这方面却并不具备这些“先天优势”。它们需要直面当下的社会现实,准确地捕捉当代人的心声和生活状态,这种要求无疑增加了创作的难度。但正是这种难度,使得现实题材歌剧更加珍贵。它们不仅用艺术的形式记录了时代,更彰显了当代社会的精神风貌,满足了观众对于反映现实生活作品的需求。
2022年,国家大剧院根据2021年同名热播电视剧改编的民族歌剧《山海情》迎来首演。该剧由作曲家孟卫东、编剧易茗、导演王筱頔等联袂创作,不仅保留了电视剧的精髓,更通过音乐与戏剧的结合,展现了中国当代社会历史变迁的壮阔画卷,是近年来现实题材歌剧中较为突出的一部。
尽管有电视剧作为基础,但要将23集体量的电视剧浓缩为两个半小时的歌剧,无疑是一项艰巨的挑战。选择哪些更典型的事件进一步强化戏剧冲突,为音乐提供更宽广的空间,需要在文本上做大量的创造性工作。编剧易茗表示,“我们希望尽可能地保留电视剧原作的故事主线和主要人物。我们不仅要完成人物命运的出现、延展和解决,还要在戏剧冲突并不很强烈的情况下,通过反转和悬念来增强戏剧性。”
沿用“话剧+唱”的方式
歌剧《山海情》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取得历史性成就,再现了20世纪90年代以涌泉村为代表的宁夏西海固人民易地搬迁至永宁县,从零开始建设经济开发区的移民史。该作品不仅保留了电视剧中的核心情感和人物关系,更通过音乐、舞蹈、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的融合,将这段感人至深的故事重新演绎。这种跨媒介的艺术转化,不仅是对原作的致敬,更是对艺术创新的一次勇敢尝试。
该剧在音乐上兼具时代性、艺术性和民族性,是对当代民族歌剧新的探索。“好听是第一位的!观众爱不爱听,演员爱不爱唱?这对我来说至关重要。”孟卫东的作曲无疑为歌剧增色不少。除了好听之外,孟卫东还需要顾及更多,“既要考虑特殊历史背景、民族音调、人物性格及音乐的戏剧性和地域性,又要顾及大多数观众对民族歌剧的欣赏习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孟卫东以西北民歌为素材,充分吸收宁夏“花儿”、陕北民歌、山西民歌等民间音乐元素,让该剧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与民族音乐风貌。整体音乐旋律优美动听。台词表述具有鲜明的闽、宁特色。
值得一提的是,《山海情》沿用了民族歌剧典范《白毛女》《小二黑结婚》“话剧+唱”的方式,全剧没有宣叙调,也不是音乐全覆盖,是创作者根据内容表达需要,对音乐和戏剧元素进行的有序排列组合。“或者更准确地说,这部戏是‘歌唱+话剧’,事实证明,观众看了还是很喜欢的。”孟卫东说。
戏剧呈现上,导演王筱頔注重体现人文主义,通过细腻的处理,表现出大时代中小人物的真实情感,讲述其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有别于电视剧的多景别、多视点、多线性的叙事方式,歌剧《山海情》力求在舞台方寸间有序地承载“天高地阔”的空间立意,突破舞台的局限去传达更多的信息。电子屏与实景交相辉映,舞美呈现融入了宁夏的自然景观与人文元素,追求当代审美意识下的现实主义风格。
以艺术书写时代新篇章
“以小见大”是艺术创作常用的手法,现实主义题材歌剧创作离不开“小人物”,因为这种“小人物”才是生活中真实存在的人。在歌剧《山海情》中,编剧易茗巧妙地抓住了“命运、反转”两个关键点,将原作中的青年干部得福、农村姑娘水花、援宁干部陈金山等角色悉数搬上歌剧舞台,并赋予他们鲜明的个性和生动的语言。演员们的深情演绎同样令人难以忘怀。他们不仅用歌声传递着角色的情感与命运,更用表演诠释着时代的变迁与精神的传承。
王宏伟在饰演得福这个角色时,深入研究了角色的性格特点和时代背景,力求将得福的朴素、真诚、坚韧的一面完美地呈现在观众面前。“我在演绎得福这个角色时,深深地感受到了他身上的责任与担当。”王宏伟表示,“我们不单单是表达历史,更要表达当代人的精神追求。我希望通过我的表演,能够让观众看到一个小人物在国家重大历史事件中的成长与蜕变。”
龚爽、徐晶晶等女高音歌唱家将水花从渴望爱情的小女孩转变为坚强女性的这一过程,塑造得极有层次。《花儿三唱》是水花最具代表性的唱段,朗朗上口的旋律在剧中多次出现,在不同的情境中唱出不同的情绪,唯美而动人心弦。
为了更贴近人物,导演王筱頔要求所有演员在对白部分使用方言,而对于饰演福建援宁干部陈金山的金郑建来说,要在满台的西北口音中,用刚学会的闽普完成台词,难度可想而知。最终,金郑建以其独特的嗓音和幽默的表演风格,将陈金山的正义与幽默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他的唱段《走遍西北的山》不仅唱出了闽与宁两地的山海情深,更道尽了浓浓的家国情怀,令人心潮澎湃。
鲜活的人物群像,生动的舞台演绎,让这部歌剧感人心扉,始终充盈着亲切的烟火气息,每次演出都能赢得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这部作品之所以深受观众喜爱,不仅在于其精湛的艺术表现和深刻的主题内涵,更在于其以艺术之名,书写了时代的新篇章。“所谓的艺术家,就是要站在时代的巅峰,去讴歌时代,去用艺术表达时代。”王宏伟说。歌剧《山海情》让观众看到了中国人民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坚定足迹和伟大成就,也让观众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和力量。
本组文/本报记者 田婉婷
供图/国家大剧院
统筹/于静
声音
《山海情》一定会在中国歌剧史上留下深深一笔
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原院长、国家一级编剧欧阳逸冰:贺敬之说,诗、音乐、戏剧是歌剧的三大要素。这既是歌剧艺术家的思维方式,也是他们触摸生活、思辨生活和表现生活的独特手段。歌剧《山海情》虽然保留了原作故事的大框架,但是它却运用歌剧思维,调动以音乐手段为主的多种手段,倾力于以得福为核心的主要人物的内心世界、人物关系和命运演绎上。
国家话剧院原常务副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原副主席王晓鹰:歌剧演出要有舞台艺术的完整性,歌剧《山海情》无论是对时代展现的博大深厚,还是民族歌剧的探索以及舞台呈现等方面的精益求精,都非常值得称道,一定会在中国歌剧的历史上留下深深的一笔。